2021年已过半,在这半年中,互联网行业迎来了震荡、机遇和挑战。在线教育迎来大变局,掀起裁员浪潮;赴美上市的滴滴陷入网络安全审查;智能汽车、互联网医药赛道火热,在资本市场备受关注和追捧。风险与机会共存,在这个行业的职场人该如何把握风向?想进入这个行业的求职者又该如何找到高薪、稳定的工作呢?接下来就从具体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根据前程无忧(www.51job.com)最新发布的无忧指数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月平均网上发布职位数近39万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约13个百分点。纵观全行业,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处于上游,排在第二位,仅次于房地产行业。
深上广领跑,互联网/电子商务最热招聘地在这里!
根据前程无忧(www.51job.com)无忧指数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人才需求量最多的十大城市依次为:深圳、上海、广州、杭州、北京、武汉、成都、苏州、南京和合肥。从地区分布来看,互联网企业地理聚集特征显著。来自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研究报告(2020)》数据统计,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集中了超过八成的互联网前百家企业。
对比以往的数据,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头部以及中间段热门招聘城市位次排序变化明显,而位于前十榜单后几位的城市位次非常稳定。(图1)
图1: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网上发布职位数最热城市TOP10
从上图可见,广州的人才需求量在2020年二季度排在榜首,但在2021年一季度时,位次跌落一位,来到了第二位,排在深圳之后。2021年二季度,排在第一的依然是深圳,而广州第二的位置被上海取代。
另外,处于榜单中间段的北京和武汉之间的竞争也非常胶着,2021年二季度北京终于超越武汉,将自己的排名定格在第五位。
再来看“万年老四”杭州,虽然在招聘量上与深上广有着不小的差距,但常年稳居“第四”,将紧追的北京、武汉甩在身后也是一种能力。消费互联网时代,杭州作为阿里巴巴的总部所在地,素有“电商之都”之称。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除了阿里巴巴,杭州还有许多估值达到上亿美金的中型互联网公司。比如蚂蚁金服、丁香园、曹操出行等。
互联网月薪过万,是什么水平?
根据前程无忧(www.51job.com)无忧指数的数据显示,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月薪过万职位占比达30.7%,第二季度全行业月薪过万的职位占比仅为24.6%,显然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职位高薪比例远远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以电商运营专员为例,通过前程无忧薪酬查询功能一探电商运营专员薪酬水平。前文提到的“十大热招城市”平均薪酬均破万,其中上海月薪最高,接近2.3万/月。北京、深圳紧随其后,超过2.2万/月。二线城市中,南京的薪资水平最高,约为2.1万/月。(图2)可见,电商运营岗的薪资对职场人而言有一定的诱惑力,那电商运营专员的岗位要求是怎样的呢?入行门槛高吗?
图2:十大热门招聘城市电商运营专员薪酬水平(人民币/月)
数据来源:51job
利用前程无忧职位搜索器以“互联网+电商运营专员”为关键词进行职位搜索,以搜寻到的一家实业公司的电商运营专员招聘信息为例,这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大致包括:1、完成店铺的数据统计及分析;2、店铺上新,产品整理,产品数据采集;3、促销活动策划执行,并对促销和推广活动进行追踪、优化;4、负责促销活动的报名信息收集,产品信息的撰写等;5、完成产品搜索优化工作。
而竞争这个岗位需要的要求有:1、大专以上学历;2、三年以上电商平台运营岗位工作经验;3、熟悉电商平台的运作流程,有良好的写作能力;4、具备市场营销与财务知识,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和专用软件;5、良好的沟通、协调和表达能力;良好的计划、统筹、分析和执行能力等。
互联网大厂接连取消大小周,告别“996”指日可待?
近日,互联网大厂腾讯光子、快手、字节跳动、美团先后宣布——取消大小周。当“996”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默认的潜在规则,企业突然间不要求“狼性”、“鸡血”着实令人吃惊。但背后的管理逻辑也更为清晰,员工的身心健康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去年年底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员工在加完班之后猝死的事件,令众人心痛、震惊,也将人们对加班文化的抵触情绪推向了高潮。这样的现象不仅仅是对互联网行业,更是对整个劳动力市场发出了警示。
关于加班的小科普:
1、国家的标准工时制度为: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除此之外,针对不同的企业特点、工种等,企业可申请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2、加班需要支付加班费,平时加班,如晚上需要支付劳动者1.5倍工资,周末加班需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法定节假日需支付三倍工资。
3、为了保护员工的休息权,国家对加班加点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一般日不得超过1小时;特殊原因情况下日不得超过3小时,且月不得超过36小时。需要注意的是,加班是建立在用人单与劳动者协商基础上的,用人单位不得强迫员工加班,员工也无权单方面决定加班。
4、对拒不支付加班工资或支付标准不合法的用人单位,劳动者可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劳动者必须准备好加班记录、劳动合同、书面材料等。